close
清明時節,花木紛紅駭綠次第開,這一刻已成為郊遊
賞春的日子,但祭掃祖墳仍是最重要的家族大事。
這場景杜牧的詩句就浮現眼前:清明時節雨紛紛,
路上行人欲斷魂,借問酒家何處去,牧童遙指杏花村。
傳神的道出清明節人間情。
家族的年度大事,慎終追遠,清明掃墓、
祭祖、踏青,三種活動集一天。
公婆近年雙逝,本省習俗,新墳要連續祭墓三年,除了鮮花、
紙錢和墓紙外,多準備了三牲酒禮茶、12菜碗、蛋糕、麵龜、
花生糖、米糕、丁仔粿等分別拜土地公、龍神、主墓三處。
點燃香支,先拜后土(土地公)、再拜山靈(龍神),感謝護墓
功勞,後向祖墳敬拜,保佑家族人平安健康,事業都順利。
古代已遠,近代先祖母、叔嬸、公婆,都曾經是最熟悉
的親人,變成一坏黃土和墓碑,清明探望陰陽兩隔,
更添失落和懷念,酸澀離愁和荒涼寂寥。
焚燒紙錢,墓仔埔處處騰白煙,火光、日光照映,
大家瞇著眼,滿臉通紅。
蘇東坡42歲寫下<東欄梨花>詩:梨花淡白柳深青,
柳絮飛時花滿城,惆悵東欄一株雪,人生看得幾清明?
詩人只看了66年的清明。歲月匆匆,
能不慨嘆,人生看得幾清明嗎?
人生苦短,世事無常,努力做好自己份內事,要珍惜跟親人相處
的時光,造福社會不添亂,有夢想的人都在做甚麼?善用時間吧!
謝謝收看,下一篇“廟會吃拜拜”敬請期待!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